引起试管母种染菌的15种原因和解决办法
引起试管母种染菌的15个原因和解决办法
前言
根据多年的食用菌经验,总结了试管母种染菌的15种原因、表现和解决方法。
试管母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基础,必须要保证试管母种的纯度和活性,其中纯度是活性的前提。固体菌种工艺:1支母种一6瓶原种一>300袋栽培种一>15000袋出菇菌包(数量为举例)液体菌种工艺:1支母种一→4个摇瓶菌种一>4个发酵罐>150000袋出菇菌包(数量为举例)由上可以看出保证母种纯度的重要性,然而很多食用菌生产者并不能保证母种的纯度,甚至会出现母种明显染菌的情况。母种染菌,后续的生产则无法顺利进行,必须要找到母种染菌的原因并加以解决。根据多年的食用菌经验,总结了试管母种染菌的15种原因、表现和解决方法。
1、棉塞制作不合格
染菌表现:污染的试管母种数量较少,染菌部位在培养基表面。细菌、酵母菌、霉菌感染都有可能,细菌和酵母菌感染的几率要大于霍菌。
解决办法:棉花要使用优质的新疆长绒棉,切勿使用便宜的再生棉,更不要使用脱脂棉,也不要使用旧棉塞。棉塞制作要松紧适中,不能太紧,也不能太松,太紧影响以后培养时的透气性,太松就容易导致母种染菌。
2、硅胶塞质量不合格
染菌表现:解决办法:使用进口硅胶塞,如果不具备使用进口硅胶塞的条件,建议使用棉塞,尽量不要使用带有砂芯的硅胶塞。
3、分装时试管口内壁粘有培养基
染菌表现:试管母种的棉塞或者硅胶塞与试管
接触部位出现染菌,一般从外表看起来是霉菌感染,而实际也可能是细菌感染,只是棉塞感染细菌不容易被发现,但是在以后使用时会带来影响。
解决办法:使用合理的分装工具和方法,避免分装PDA培养基时试管口内壁粘到培养基。
4、灭菌不彻底
染菌表现:以灭菌为批次整批的出现染菌,即一批灭菌的试管母种大部分染菌,在同一批中感染杂菌的种类较多,细菌、酵母菌和霉菌都可能存在,即使是霉菌也能有几种。染菌的部分在斜面上没有规律,早期点状萌发,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基内部也可能出现杂菌菌落,这是判断是灭菌不彻底的重要依据。
解决办法:灭菌温度121° C,30min一45分钟,只要操作正确一般是不会出现灭菌不彻底的情况的,建议有条件的工厂和个人尽量购买专用的医用灭菌锅,手动和全自动的都可以,按照灭菌锅厂家的说明书操作,注意一定要排干净冷空气。
5、灭菌时棉塞或者硅胶塞受潮甚至进水
染菌表现:棉塞或者硅胶塞本身出现染菌,一般从外表看起来是霉菌感染,而实际也可能是细菌感染,只是棉塞感染细菌不容易被发现,但是在以后使用时会带来影响。
解决办法:试管母种培养基在灭菌的时候,不要用塑料或者牛皮纸包起来,正确的做法是在试管培养基的上面覆盖一层塑料或者牛皮纸。
6、没有进行烘干棉塞或者烘干不好染菌表现:表现同5
解决办法:灭菌结束,利用灭菌锅的余温,烘干棉塞 10-15min
7、灭菌后倒吸
染菌表现:倒吸引起的染菌种类一般是细菌或者酵母菌,是因为细菌和酵母菌比较小,因倒吸穿透棉塞进入试管更加容易。倒吸引起染菌的菌落早期一般是单个的,后期酵母菌生长的范围会较大,菌落的部位可以在培养基表面,也可以在培养基的内部。
解决办法:灭菌结束,自然降压,在灭菌锅压力表没有归“0”前,缓慢的打开放气调,避免灭菌出现负压,从而避免倒吸。同时要保证灭菌室的环境洁净,棉塞或硅胶塞的过滤效果要有保证。
8、冷却环境不好
染菌表现:表现同7,解决办法:摆斜面的房间应该干净,提前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,最好在万级净化室进行摆斜面。
9、原母种染菌
染菌表现:规律性比较明显,染菌出现在同一支母种转接的试管母种当中,数量也会比较多,严重时全军覆没。染菌的位置在接种块上或者周边,一般是感染同一种杂菌,细菌、酵母菌、霉菌都有可能,细菌感染可能性大。
解决办法:原始试管母种来源要可靠,对于不具备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情况下,不建议进行组织分离和菌种保藏,在外购试管母种的时候避免高温以及结冰情况出现。
10、试管培养基存放时间过长
染茵表现:一般感染霉菌,染菌的位置是棉塞,或者斜面靠近试管口的位置,尤其以青霉菌、绿霉菌较为常见。
解决办法;计划好母种培养基的制作数量,一次用完,不要存放时间过长。
11、试管培养基存放温度过高染菌表现:表现同10,解决办法:母种培养基可以短期存放,建议存放时间不超过10天,存放温度不要超过22°C。
12、接种环境
染菌表现:在经过处理的环境中接种,出现的染菌一般为细菌,染菌的部位在试管培养基表面,在同一批转接母种中少量染菌。
解决办法:接种箱消毒要彻底,尽量使用超净工作台,记住符合条件的超净工作台效果一定比接种箱要好。
13、接种操作染菌表现:一般染菌的数量不会太多,感染细菌和酵母菌的可能性要大于感染霉菌可能,感染部位比较清晰,在接种块上或者附近,以及接种工具碰到的位置。
解决办法:加强试管母种接种的操作技能,制作精良的接种工具,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。
14、培养环境不好,染菌表现:培养环境引起的试管母种染菌几率较小,一般是细菌感染,感染早期是单一菌落,每支试管母种感染的菌落数量也较少。环境不好引起的母种染菌和棉塞制作有关系。
解决办法:不要忽视试管母种培养环境,尽量单独设置一个房间用恒温培养箱培养,保持房间干净,有条件就一定要做成万级净化。
15、培养温度高染菌表现:染菌位置在培养基表面不确定位置,一般感染的是细菌或者酵母菌。解决办法:按照正常合适的温度培养,避免出现因制冷设备故障导致的25°C以上情况出现,有条件一定要使用生化培养箱。很多人认为在食用菌生产中试管母种制作比较简单,很多工厂技术员的操作,相当一部分的操作是不够严谨的,存在一定的染菌几率,需要进行规范。